全世界的幼兒大約在一歲起可以開始說話發音,學步兒累積約250~400個單字時即可開始說,因此互動的環境會更易誘發語言表現。小朋友為了要溝通會努力說話進而刺激語言發展,幾次輪迴後,會刺激頭腦的認知發展,因此豐富的語言環境能增加學習的刺激。相對的,如果外在環境沒有很豐富、說了話之後沒人理他或是說了之後大家都在學他 (有時大人對孩子錯誤的發音覺得好笑會一直模仿他說話,孩子也為了取悅大人而繼續說錯的發音字) ,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就不好了。一個很喜歡說話的孩子,同時大人也多跟他說話,就是一個好的正向發展。
語言學習階段的孩子喜歡問物品的名稱,且會重複一直問。他們會產生好奇心,想發現是否所有東西都有一個名字,如果他對東西名稱很有興趣,請大人多跟他說(千萬不要覺得他們很煩,雖然可能有這些OS),幾次後孩子們的詞彙能力會提升非常多。這年紀對於語言有兩項很明顯的發展:
命名爆發期(naming explosion):
18~24個月
一個星期增加10~20個新字
由平均50個爆增至400個字
兩歲後很有動機想說話,語彙能力也增加至400個字
快速配對期(fast mapping):
在聽過這個字彙用來指稱某物幾次後,可以快速習得(且保留)這個字
物品名稱 > 行動或活動名稱(認識的詞大都為名詞)
18~20個月:對於眼前物品認識較多
24個月:談論物品(除了名詞外開始會使用一些形容詞及情緒用詞)
寶寶大腦有這個敏感性,通過2~3次就會配對,保留這個字的聲音,例如:小孩輕易記得車子品牌(教他們認汽車廠牌的LOGO他們會在極短時間內神般的記得很多廠牌)。
到了兩歲開始(約2~2.5歲)孩子會開始注意和模仿成人的語氣和語法,
使用敘述句表達簡單經驗。例如:哼 嘆氣(表好累)
使用感嘆句表達情感
使用疑問句表達問題
使用代名詞(發展順序:我→你→他) 開始出現代名詞
好問期(複句期)開始使用複合句(2.5~3歲)可掌握大部分的語句,說的話開始可以闡述因果關係:
兩歲前的語法用的單純:「弟弟吃糖,我也要吃」
兩歲後:「媽媽出去之後,弟弟就哭起來了。」
最愛提的〝為什麼?〞是較有意義的問為什麼,之前很愛一直問為什麼為什麼…有時候是為了問而問或是問了後就有人回答問題,享受在語言可以一問一答的實驗,因此爸爸媽媽可以不用太認真回答那時候的問題(誤)。
語意的發展(2~5歲)--開始了解並表達關係對比:
大、小;高、低;長、短
裡面、外面;上面、下面
最後~兩歲的孩子常常會有莫名的固執 (不要覺得你的孩子難搞,他們的情緒是有原因的)。孩子們因為受限生理發展的因素,除了自我意識慢慢高漲外,孩子頭腦想說的東西遠遠超過他想(能)說的字。有時大人會錯意,孩子又著急想表達時他們會氣自己或氣大人不了解,因此我們更應該用多點耐心陪他度過這段成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