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感官正在快速發育,爸爸媽媽可多和小寶寶進行以下的活動:
1. 身體活動:身體的刺激非常有助於孩子腦部的發育和感覺統合的發展。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常擁抱孩子或進行嬰幼兒按摩,中心每日於寶寶洗完澡後都會幫孩子們全身塗乳液按摩身體坐大範圍的觸覺刺激。也可以玩一些有趣的身體動作遊戲,例如:床上〈軟墊〉翻滾,聽音樂幫孩子舞動肢體。
2. 探索和遊戲: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放手讓孩子東摸西玩、吃手手 (小寶寶還會一根一根品嘗手指頭,未來有能力也會吃吃腳趾頭,這代表寶寶的認知發展認識到〝原來這是我的手、腳〞)、玩水、玩沙、經常接觸大自然,這些經驗對孩子的智能成長很有幫助。
3. 親子共讀:陪寶寶閱讀是一種非常有助於嬰幼兒認知和語言發展的活動。爸爸媽媽一定要把握這段期間,陪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時光。早期的閱讀經驗將有助於孩子文字概念的形成、語言的發展及智能的啟發。
☆內容參考清華大學幼教系系主任周育如 聽寶寶說話 一書
剛出生的寶寶〈0~3個月〉大部分表達情緒唯一方式就是「哭」。隨著聽覺及視覺的發展成熟,小寶寶會漸漸地學習利用聲音及臉部表情來區分大人的情緒而做出適當的反應。到了三個月大左右,會開始主動與主要照顧者作情感上的交流,因此學習活動重點,在於成人和寶寶維繫良好的互動並觀察嬰兒是否發展社會性笑容,這是嬰兒與成人間展開良好互動的第一步。然而每位寶寶的天生氣質、能力和反應都不一樣,主要照顧者在面對寶寶的「聲音呼喚」時如未能及時做出適當的反應,將會大大地影響寶寶最初的互動經驗。
4~6個月月齡的寶寶不但會追視周遭人物,也會配合成人不同的聲調表情做出不同的回應。此階段的學習重點在於成人持續的與寶寶有良好的互動、幫助寶寶進一步認識自己,包含知道自己是一個與他人不同的獨立個體,以及幫助他們能開始了解自己不同的情緒,例如當他們想睡覺而哭哭時也可以用語言跟他說〝○○想睡覺,不哭哭了,媽媽爸爸帶你到床上睡覺…〞、〝現在要換尿布囉,等換完尿布就會好舒服…〞等對話。
7~12個月這階段的寶寶開始對主要照顧者建立了情感上的依附關係〈會區分熟悉及不熟悉的人〉,會主動伸手要熟悉的成人抱,也會對成人友善及不友善的語氣做出不同反應〈因此若是危險的事情請家長要用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會伸手去觸摸成人的臉、用簡單的聲音或動作表示自己的需要或向其他寶寶表示想要互動的意願,例如:看到其他幼兒時會想辦法靠近或伸出手來表示好感;也會模仿成人一些簡單的動作〈如揮手或拍手等〉;自我概念方面:可以對鏡中自己的影像做出反應,並在成人呼喚自己的名字時轉向呼喚者。
13~18個月這階段的幼兒對〝人〞顯得很有興趣,懂得留意甚至模仿周圍的人,並且時常想吸引別人的注意,也會企圖去取悅熟悉的人,較常用笑容、擁抱及親吻等方式來表達對別人的感情。他們喜歡和同伴在一起,互相觀察、互相模仿、偶爾也可以和別人分享物品,但還不能和同伴玩在一起,仍是以獨自遊戲居多。自我概念方面:能指出1~2個自己身體上的器官,例如:眼睛、鼻子、嘴巴、手、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