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長出第一顆乳牙後,即應該去做第一次口腔定期檢查塗氟,雖然此階段孩子已經會〈想〉自己刷牙,但刷完後還是需要爸爸媽媽協助刷乾淨〈至少上小學前盡量還是由家長幫忙刷牙〉。
刷牙的方法:讓孩子的頭枕在家長的大腿上幫他們刷牙,由於寶寶的牙齦脆弱所以刷牙的力量要輕柔,刷牙時,牙刷刷毛朝向牙齦約45度,且要同時涵蓋牙齒與一些牙齦,每次以兩顆牙齒為單位來回輕刷至少10次,並清潔到牙齒的每一面。當發現兩顆乳牙相鄰時即可開始使用牙線幫孩子潔牙,牙線可以幫忙去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每天至少一次〉。市面上也有販售氟錠及牙齒乳膏,皆為清潔牙齒最後一個步驟使用,但效果及見仁見智並非每一位孩子使用後就不蛀牙,有些孩子齒質較容易蛀牙及需要爸爸媽媽多費心照顧。通常小乳牙緊靠得越密集長大後恆齒較容易長歪,因為牙齦空間較小加上恆齒大顆沒空間下就易歪出去,相反的小乳牙間距離空空鬆鬆的未來牙齒整齊的機率較高。
台灣兒童的蛀牙比率相當高。根據衛服部統計五歲兒童齟齒逼近80%,遠超過WTO訂定的50%上限。家長多存有乳牙遲早要換,不必花太多心力去管的迷思。事實上,若輕忽孩子的乳牙保健,讓乳牙提早蛀掉甚至脫落,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咀嚼,更可能導致恆牙生長的後遺症→萌牙空間的喪失,導致齒列不正的問題。因此乳齒一長出來,就應該好好照顧,有好的基礎,自然有一口好牙。
學習自己刷牙
孩子在學齡前會透過模仿來學習技能,因此接近兩歲時可以讓孩子學習自己刷牙,並且讓孩子習慣牙刷進入口腔的感覺,降低他的敏感不適。爸爸媽媽可以開始訓練孩子養成潔牙習慣〈例如飯後、睡前清潔口腔〉,但主要還是由家長完成口腔清潔,爸爸媽媽也要以身作則,為小孩的表率。兩歲以下若有使用含氟牙膏只需薄薄少量塗於牙刷上〈約米粒小豆類般大小即可〉。五歲以下寶寶,一年可以免費塗氟兩次,只要寶寶長牙了即可與牙醫師安排塗氟。五歲以上及維持半年定期牙齒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