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公共化
準公共化
準公共化源自於準公共財的概念,是經濟學中財貨的一種分類。其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公共產品,從供應面來看,是介於純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之間。對於準公共化產品的供給,理論上應採取政府和市場共同分擔的原則。為因應少子化問題,於2018年8月起,由時任台灣行政院院長賴清德與政務委員林萬億博士推動0-5歲新的育兒政策,其中包括「準公共化托育」服務,細則中則規定有托育人員薪資、托育時段,以及托育費用上限,目的是提升整體托育品質。只要家長將孩子送托到參與準公共化的合作機構,就可以獲得費用補助 。
具體而言,將0-3歲嬰幼兒送托準公共化托嬰中心,每月可獲得13,000元的中央政府托育補助 (第二胎以上或弱勢家庭另有補貼),設籍新竹市之市民,再加碼地方政府補助1500元。準公共化托嬰中心的收費額度上限,均由地方政府依據地方所得訂定之,並規定有得收項目與不得加收項目。新竹市準公共化托嬰中心的收費項目與標準可以參考「新竹市政府社會處-準公共化專區」。
新竹市心搖籃國際托嬰中心與新竹市政府簽定之準公共化托育服務契約, 已完全符合準公共化細項中所有托育人員薪資與托育時數要求,並明定平均月費 (註冊費 + 月費) 為 20000元,副食品費、延托費與兒童團保費用另與計收。適用準公共化托育補助的家庭,得獲政府補助最高14,500元津貼,扣除補助額後,平均費用為每月5,500元 (不含副食品費、延托費、逾時費與兒童團保費用。第二胎以上或弱勢家庭另有加碼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