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是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所導致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該病毒屬於核糖核酸 (RNA) 病毒,主要宿主與傳播路徑為人類並經由飛沫傳染。自2019年底爆發並開始傳播後,已擴散至全球。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2020年3月11日宣布為世界級大規模流行傳染疾病,此時已有上百個國家通報了超過十一萬起感染病例。依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2021年12月,全球已有超過二億七千萬人口確診,並造成五百三十二萬人員死亡。
新冠病毒因其棘蛋白的高度變異性,依WHO定義將各類主要需高度關注的變種病毒 (VOC) 命名為 Alpha, Beta, Gamma, Delta, 與 Omicron 等變異株。感染病毒後,潛伏期平均為5至6天,有些個案甚至到達21天。患者症狀類似流行性感冒,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然而隨著年齡愈小,出現無症狀的狀況愈多,但仍可能具有傳染力。
預防方式
1. 疫苗注射:針對新冠病毒已有多家藥廠開發出有效的疫苗。在國際認證的疫苗中,主要有以訊息核糖核酸 (mRNA) 技術為主的莫德納疫苗與輝瑞BNT疫苗,另有以腺病毒作為載體的阿斯特捷利康(AZ)、嬌生疫苗,以及直接使用蛋白質做為抗原並接合奈米技術的NOVAVAX疫苗。其中輝瑞BNT疫苗針對2至6個月的嬰幼兒疫苗,已廣泛於台灣施打。
2. 配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引,人群在室內應保持1.5公尺;室外應保持1公尺距離以上的距離。除用餐時間外,應隨時確實佩戴口罩。而用餐時盡可能以梅花座或加裝隔板進行,以降低相互感染的可能性。
3. 勤洗手:肥皂雖然完全沒有任何殺菌的效果,但可以把手上包著病菌的飛沫、以及其他污染物給洗乾淨。主要洗手的時機為:外出返家時、接觸嬰幼兒前、吃飯前、上廁所後、咳嗽摀口或用衛生紙擤鼻涕後。如附近無水源可洗手,可暫時大量噴撒酒精以乾洗手取代。
4. 環境消毒:與腸病毒相同,新冠病毒能以 500ppm 以上濃度的漂白水消毒,而紫外線則可以降低病毒活性。
托嬰中心針對新冠肺炎的因應方式
衛福部社家署針對公私立托嬰中心因應新冠病毒預防訂有相當嚴僅的規範,至2021年12月起已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均需要完整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心搖籃國際托嬰中心所有工作人員均已完整接種疫苗並超過十四日)。此外,在照護期間,工作人員需每日量測體溫,全程配戴口罩,幼兒用餐以個人餐具執行,並適當降低師生人數比例,禁止室外活動,管制非園方人員進出,以減少人員接觸。各地社會處得不定期進行抽查。
以上資料來源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